Month: December 2022

冬季7招提高免疫力

1.早睡

  唐代着名医学家孙思邈说:“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归,冒犯寒威。”早睡以养阳气,迟起以固阴精。有句俗语:春困秋乏夏打盹儿,睡不醒的冬仨月。中医讲究春发夏长秋收冬藏,冬天应该是一个养精蓄锐的季节。

  2.出汗

  户外活动可促进热量产生,调节新陈代谢机能,增强大脑皮层兴奋和体温调节功能。冬季养生要适当动筋骨,出点汗,这样才能强身体。锻炼身体要动静结合,跑步做操只宜微微似汗出为度,汗多泄气,有悖于冬季阳气伏藏之道。

  3.防病

  冬季气候寒冷,容易诱使慢性病复发或加重,应留意防寒保暖。而为了保暖,开窗换气的时间又比较少,空气流通不够,如此就为各种细菌的滋生提供了条件。

  其次,无论是室内、室外,冬季的空气都不够湿润,鼻腔干燥也会给细菌留下更多可乘之机。再次,冬季室内、室外温差大,人体需要更多能量来适应温差的变化,因此也更容易被细菌侵扰。

    4.调神

  冬天是一个没有生机的季节,而人们也是非常的懒惰,万物都没有生机,而且冬天更易陷入抑郁。为什么进入冬天后常常觉得没精神、烦躁不安,还会感到压力大。

  这是冬季抑郁的症状,俗称“冬季心理流感”,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,每个人都可能在生活中某一时期处于这种心理状态,而冬天更容易出现这个症状。

  5.喝水

  冬天气候干燥,人体极易缺水,常喝白开水,不但能保证机体的需要,还可起到利尿排毒、消除废物之功效。冬天虽然排汗排尿减少,但维持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正常运作依然需要水分滋养。

  6.进补

  冬天属于“闭藏”的季节,在中医来说肾主封藏,也就是说冬天是养肾的时节。冬天通过进补,养肾,可以使肾“精”更为充盈,可以使明年身体更好,更少得病,这就是中医治未病的思想。

        7.护脚

  俗话说“寒从脚底生”。足为人体最远端,脂肪薄,保暖能力差,而中医认为足底穴位与内脏关系密切,如果足部受凉可引起感冒、腹痛、腰腿痛、痛经等疾患,所以要注意足部保暖防寒。冬季健脚即健身。

冬季按摩四大穴位能增强抵抗力

冬季天气寒冷,抵抗力低下的人容易患上一些疾病。中医按摩穴位能够帮助增强抵抗力,那么要按摩哪些穴位呢?下面就一起来看看。

中医养生根本的目的在于提高生活质量,但只有远离疾病才能达到这样的目标。很多人体质差,自然也就疾病不断,又何谈真正的健康呢?在疾病高发期的冬季如何增强抵抗力呢?生活中坚持正确的生活习惯就很重要,除此之外利用好自己掌握的中医知识也对健康有很大帮助。

  增强抵抗力的穴位

  1.风池穴

  风池穴与风府穴水平,位于乳突后凹陷处,隶属于足少阳胆经——胆经气血吸热后化为阳热风气,故此得名。操作时针尖向鼻尖方向斜刺0.5寸,也可以平刺。平时在家可以用四指固定,大拇指用力捻转,以达到酸胀感为度。

  风池穴对于头痛头晕、失眠落枕、面部诸疾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,平时多按一按也不会引起身体的损伤。

  2.曲池穴

  曲池穴隶属于手阳明大肠经,其位置在手臂外侧、屈肘成直角肘弯横纹尽头处。按摩时可用对侧手掌托住肘,拇指用力向下按,按揉过程中达到酸胀感,反复三次。

  曲池穴位对于各种发热、上肢不利以及炎症有帮助,月经不调女性朋友也可以经常刺激这个穴位。

  3.合谷穴

  合谷穴是中医养生的常用穴位,定位十分简单——拇指和手掌并拢后肌肉隆起最高处。临床上经常把它作为止血止痛的穴位,操作时要注意避开下面的骨质结构。

  因为归属于大肠经,因此对各种肺系疾病有一定治疗效果,除此之外便秘闭经等问题也可以通过此处得到缓解。

  4.足三里穴

  足三里实在是出镜率太高,但因为腿部气血汇聚在此处,也是腧穴养生避不开的重点。足三里位于胃经之上,有着燥化脾湿、生发胃气的功效;又因为诸经循行腿部,也对咳嗽气喘、腰膝酸软、肠鸣腹胀有着缓解作用。

  当正坐位时,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三寸、胫骨外一横指处。按揉应达到酸胀感,之后双掌再延小腿从下至上、从上至下反复搓热双腿。